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业绩再创新高。
5月10日,理想汽车(Nasdaq:LI;02015.HK)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。财报显示,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7.9亿元,同比增长96.5%,创历史新高,略高于市场预估的186.8亿元;净利润为9.34亿元,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090万元,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2.65亿元提升252%。
理想汽车第一季度亮眼的财务表现来自于销量大幅增长的支撑。就交付量来看,今年第一季度,理想汽车共计交付5.26万辆,同比增长65.8%,实现单季最佳交付成绩。
【资料图】
针对今年第二季度,理想汽车给出了高达7.6万辆至8.1万辆的交付指引,同比增长164.9%至182.4%;预计营收将达到242.2亿元至258.6亿元,同比增长177.4%-196.1%。
全年毛利率目标为20%,销售管理费用率降至9.8%
就毛利率来看,理想汽车整体毛利率和汽车毛利率均为同比下降、环比提升。第一季度毛利率为20.4%,去年同期为22.6%,2022年第四季度则为20.2%。汽车毛利率为19.8%,去年同期为22.4%,2022年第四季度为20%。
理想汽车CFO李铁对此表示,今年第一季度,理想ONE的销售导致了季度整体车辆毛利率下降,预计将在上半年完成全部理想ONE的销售,同时,理想L7和Air版本车型的利润率爬坡依然有上升空间。但是考虑到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因素影响,仍保持全年20%毛利率的目标。
介于理想汽车CEO李想日前在微博上的发言,理想汽车的费用也进一步成为了分析师关注的焦点。
近日,李想发布微博称:“理想汽车品牌市场费用率是0.6%,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关、活动、广告、车展、发布会、车主运营等,几万元的费用我都要审批,避免乱花钱。”同时他还提到,主流品牌市场费用率是2%-3%,是理想汽车的4-5倍。
一向被称作“抠厂”的理想,被不少分析师评价为费用率控制得当。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,理想汽车的销售、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16.5亿元,同比增加36.8%,环比增加0.9%,占营收的比例为9.8%,较2022年进一步下降。2022年理想汽车的销售、一般及管理费用为56.65亿元,占总营收12.5%,相比之下,小鹏和蔚来这一数字均超20%。
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也在持续攀升,一季度在研发层面共计投入18.5亿元,同比增长34.8%,研发费用率仍维持在10%左右,符合理想汽车此前所给出的预期。李铁表示,研发费用仍然会保持原来的全年计划,在100亿-120亿元左右。销售管理费用取决于利润水平,会进一步做出优化。
6月冲击3万辆,四季度推纯电车型
针对销量预期,李想表示,要争取在今年6月份实现单月交付3万辆的目标。
若达成这一目标,届时理想汽车与蔚来汽车、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将进一步拉开差距,目前其他造车新势力还都没有摸到月销两万辆的门槛,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,仅哪吒汽车销量达到1.1万辆,其余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均未超过1万辆。
以理想在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来看,实现这一目标并非难事,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至4月的交付数据处于持续攀升之中,1月交付1.51万辆,同比增长 23.4%;2月交付1.66万辆,同比增长97.5%;3月交付2.08万辆,同比增长88.7%;4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.5万辆,达2.57万辆,同比增长516.3%。
今年以来,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大幅回落,有分析师就此询问理想汽车是否有降价打算,李想回复说,“目前没有降价的考虑,因为我们在做详细的长远规划和定价的时候,就已经根据每一个车型所在的级别和尺寸,将价格定在对应价格区间里最有竞争力的价位上,价格向上浮动和向下浮动都会有问题。这是我们在定价方面一直非常慎重、坚持做长期考虑的根本原因。”
李想还表示,对理想而言,市占率还是第一重要的因素,第二季度的核心目标是,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,把一季度11%的市占率提升到13%。
面对理想汽车创下新高的财务数据,不少人高呼“理想杀疯了”,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表示担忧。理想汽车的成就与增程式动力模式密不可分,有着先发优势,但在车企集聚的纯电赛道上,理想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,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。
日前的上海车展期间,理想汽车正式发布了“双能战略”,表示将在“智能”和“电能”全面发力,到2025年将形成“1款超级旗舰车型+5款增程电动车型+5款高压纯电车型”的产品布局,面向20万以上的市场,全面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。同时,理想方面预计到2025年建成充电场站3000座以上。
近日,有市场传言称理想汽车纯电车型将推迟到明年上市。在财报电话会上,李想透露,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进行发布,发布后就会开启进店试驾并逐步开启交付,会保持与L9、L8、L7车型相同的发布、交付节奏。
为支持多车型的发展,理想汽车也在持续拓展网络布局,截至2023年4月30日,理想汽车在全国共有302家零售中心,覆盖123个城市;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8家,覆盖222个城市。